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林挥毫(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娄桥街道党工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可以说,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干部唯有以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以实践担当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才能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交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答卷。
以理论武装锚定政治方向,把稳发展“定盘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具有举旗定向的政治意义,必须从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政治内涵。“十四五”期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再次宣示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明确了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最大的原则。作为基层干部,要结合省委党校学习,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注重思想政治引领、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为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实现“十五五”规划目标任务贡献力量。
同时,要结合学习内容进一步深刻领悟伟大思想的理论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博大精深,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集时代性、系统性、原创性于一体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在这一伟大思想引领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基层干部要深度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真正从“读过学过”升维为“悟透用活”,进一步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
以实践担当破解发展难题,激活民生“幸福源”。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主题,并提出“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统一,进一步凸显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各级领导干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强本领,关乎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单位是否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关乎党中央战略部署能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迫切需要基层干部发挥身处群众第一线的优势,把调查研究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听民出题、为民答题、邀民结题,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例如,全面推行沉浸式调研制度,每月至少用1周时间深入村居,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走访群众,精准建立“民情台账”和“需求清单”。通过建立民生诉求“受理—交办—反馈—回访”全流程督办机制,针对性开展辖区内集中住宅小区电梯故障、停车难等高频问题开展“回头看”,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聚焦“人的一天、人的一生”,大力实施“主城教育”新一轮行动,打好儿童友好试点单元、“瓯青回归”、老年颐养中心等全龄服务组合拳,在推动民生供给提质上接续奋斗。
以纪律作风护航行稳致远,筑牢廉洁“防火墙”。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确保党的性质宗旨不受到侵蚀,使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群众利益的一线守护者,其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福祉。广大基层党组织要坚决贯彻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勇做作风建设的“排头兵”和“实干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唯有如此,才能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新气象,真正激发基层干部队伍的新活力,让他们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凝聚起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磅礴力量。要加强对作风的考察评估,常态化开展基层干部精准“画像”,不仅能够识别干部、发现人才,也能不断净化干事生态、激励担当作为。要通过以评促干、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把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得更有活力、更有担当,焕发出引领改革、促进发展、普惠民生的强大能量。对基层干部而言,既要在思想上破除特权意识”“、侥幸心理,也要在工作中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要在作风上防范小节失守、底线松动等潜在廉洁风险。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从理论武装的“铸魂”,到实践担当的“躬行”,再到纪律作风的“固本”,基层干部唯有始终保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清醒与坚定,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