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聚焦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注重在来源储备、培养培育、管理使用上持续发力,扎实开展102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培优育强”行动,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干部队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多元储备强基础
“市委组织部联合农业农村、人社等10个部门的力量组建工作组,对产业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能人等5类重点人群进行排查,目前已储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309名,为后续换届做实前期工作。”文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鸿介绍。
建强村干部后备力量是推动村(社区)“两委”换届、建强基层党组织、培优村干部队伍的有力支撑。文山州制定印发《关于做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的通知》,建立党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等部门全面参与的工作机制,由县委书记带头攻坚重点难点村、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挂联乡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形成一级抓一级、逐村选优配强后备力量的工作格局,全面压实县乡两级党委为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储备后备力量的责任。
2024年以来,文山州州县乡三级联动组建104个工作组,有序组织实施843个行政村“两委”班子中期评估工作,对5563名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分析研判,并结合存在问题制定“一乡镇一方案”“一村一策”整改方案,由所挂联的处级领导带队研究推进,确保后备力量储备与换届工作需要相匹配。
为解决人选来源渠道不宽的问题,文山州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育等方式强化后备力量储备。利用春节返乡时节召开返乡人才座谈会,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工作;平时则依托跨省驻外就业工作服务站、流动党员服务站等载体加强日常联络,争取更多在外经商务工的能人返乡参与建设。同时,采取下村摸底、上门动员、社会招聘等方式盘活本土人才,从现任村(社区)干部中纳入一批、村内各类能人中推荐一批、基层治理专干中培养一批、本乡本土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中物色一批,建好人才储备库。截至目前,全州共储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2370名,平均年龄3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527名。
培养锻炼促成长
“来到大火地村担任书记助理后,时常跟着村书记走村串寨,熟悉了很多村情,也积累了工作经验,这样的历练对我今后的工作是比较实用的。”麻栗坡县下金厂乡大火地村后备干部肖建说。
在后备力量培养上,文山州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实施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及后备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培训,近两年共推动617名村干部和后备力量顺利结业并获得大专以上学历,还举办18期专题培训班培训1868人。建立乡镇、村(社区)两级“双重”帮带指导工作机制,安排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结对帮带联系人,对237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全覆盖结对帮带,并结合实际选取123名后备干部到村(社区)担任文书、综治专干、书记助理等过渡性职务,通过“领帮带”参与入户走访、协助化解矛盾纠纷等日常事务,让后备干部在实践中提高素养、增长才干。
同时,文山州探索名誉村长选聘机制,把后备干部中的部分创业人才选聘到村担任名誉村长。他们不占职数、不领报酬,化身乡村发展的参谋员、策划员、服务员、宣传员,通过实践锻炼锤炼本领,有效参与到村庄治理中。在边境县实施“兴边头雁”培育工程,跨州跨省打造“头雁”孵化基地,选派32名边境村(社区)干部到福建、广西、四川等省(区)的“明星”村庄跟岗历练,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进一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后续选优配强村级“头雁”打牢基础。
优进绌退激活力
“既然家乡信任、乡亲需要,我就要把这片绿水青山变成致富的靠山!”在富宁县剥隘镇者宁村的陆基养鱼项目工地旁,新任村党总支书记蒙成生正和村民一起查看工程进度。这位曾在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文山作业区工作的技术骨干,在镇里多次上门动员后,辞去工作回到者宁村以党总支书记助理的身份投身乡村建设。因个人能力突出、群众认可,2025年6月,蒙成生当选者宁村党总支书记。
文山州坚持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全面加强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的跟踪培养管理,由帮带联系人定期对后备干部的履职情况、工作能力、群众反响、作风纪律等进行评价,健全后备干部“成长档案”,对表现较好的持续关注和培养使用,对意志不坚、“水土不服”的315名后备干部坚决调整出库。
文山州完善村(社区)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构建“后备干部—村副职干部—村党组织书记”梯次培养链条,畅通晋升渠道,促使后备干部有序更替。截至目前,已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村干部63名,调整补充25名后备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切实营造能上能下良好氛围,确保基层干部队伍来源充足、干事有活力。(陶炳禄 冯明翠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