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晨光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一重要论述为领导干部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框架和根本遵循。
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干工作如果不从全局、整体去考虑,就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陷入“捡芝麻丢西瓜”、拆东墙补西墙的顾此失彼困境;如果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片面强调本地区本部门情况的特殊性,既不利于全国和全局工作的开展,到头来也会让一方发展受困。“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古人讲“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就是这个道理。
“谋局”先于“谋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性交汇中,内部发展与外部变化叠加在一起,既蕴含重大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时”就是新的时机、新的时代特征,“势”就是发展趋势或走向。这要求领导干部谋划工作时科学分析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才不会迷失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而是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和规律;才不会陷入“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而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更好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新征程的目标和路径,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立足大局谋长远,以一域服务全局。大变局带来大挑战,也带来大机遇,领导干部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认识和把握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互动变化中精准洞察时与势、危与机,捕捉新机遇、定位新角色、创立新优势。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要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找准坐标系,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大局中进行思考和定位,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有机结合,弄清楚位势之别、优势所在,然后采取正确的策略,把好的态势、趋势转变为优势、胜势,更好把握各项工作的战略主动。从国家发展大局来看,各个地区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不但能推动本地区发展,而且能聚合成我国发展新的比较优势,这对于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
从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加强战略谋划和通盘考虑,善于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把握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着眼全局看局部。把握好谋势和谋子的关系,通过谋势来创造有利的战略态势,通过谋子来实现具体的战略目标,找到最佳的政策设计和最优的行动路径。同时,根据时代背景的新特征和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现实情况,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一个个内陆变前沿的故事告诉我们: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找准发力点、着力点,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就能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新征程上,领导干部要在识大事谋大局上下功夫,既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又落细落实、积微成著,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刘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