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党建频道> 党建动态 > 正文

竞相绽放的格桑花

来源:人民日报2025-08-27 17:13

  从藏北草原的凛冽晨风,到雅江两岸的灼灼日光,跨越12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一批批驻村干部把忠诚与担当镌刻在蜿蜒的盘山路上,播撒在希望的田间地头。

  干部驻村工作,是西藏强基固本、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基础工程。2011年以来,西藏自治区累计选派近30万名党员干部扎根村(居)一线,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全面振兴、促进民族团结等领域勇挑重担。如今,驻村工作体系日臻完善,形成了“一县一驻村领队、一乡一临时支部、一村一第一书记”的工作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这些年西藏每年都选派2万多名机关干部进驻全区所有村(居),组织上一声召唤,他们打起背包就出发,不讲条件、不惧风险”。

  正值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倾听驻村干部的故事。他们犹如一朵朵格桑花,在这片离天最近的地方竞相绽放。

  建强班子,点燃干事创业的热情

  昌都市边坝县边坝镇普玉村,曾因地理位置偏远而发展迟滞、产业薄弱。

  驻村第一书记李鑫到任后,从强班子破题,推行“党员积分制”,亮绩上墙;设置“红黑板”公示制度,优劣分明;开设“小黑板报”,政策直送。一招一式,皆靶向发力,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

  紧接着,他和村两委班子一起,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到100余万元资金,建成全县首个多功能党群服务驿站。“阵地这么好,我们更要全力服务群众!”村党支部书记达拉说。

  如今走进普玉村,红顶白墙的藏式小楼鳞次栉比,乡村旅游发展红火;村委会前,一辆辆四轮摩托整齐列阵,载满游客直奔网红景点打卡。李鑫底气十足:“党建引领、群众增收,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跃升至2.4万元。归根结底,是有一个能干事、会带富的硬班子!”

  近年来,全区驻村干部协同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82个,健全村级制度超9000项,发展农牧民党员近4000名,选拔1555名乡村振兴专干进入村两委,让党旗在雪域高原的每一个村落高高飘扬。

  在阿里地区措勤县,驻村工作总领队罗开拓的笔记本密密匝匝,写满了牧民的期盼。

  “初来乍到时,信息散乱、诉求模糊,为群众服务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力。”从拉萨机关来到800公里外的草原,他直言需要迅速转变角色。

  “换地,更要换脑!”通过入户调研,罗开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电子民情台账:户数、草场、牦牛、就医、上学……动态跟踪每户情况,精准对接社情民意。

  与此同时,他积极推行“帐篷夜话”机制。村干部与村民群众围坐在一起,“治理护绿、产业兴绿、文化润绿”的发展路径越辩越明,200余项诉求也被一一列入履职清单。“‘问题账’从群众口中来,‘对策账’与群众共商定。工作成效到底怎样,也交给群众来打分。”罗开拓说,“制度健全了,人心更齐了,大家的干事热情更高涨了。”

  精准帮扶,把景区“流量”变成收入“增量”

  林芝市墨脱县德兴乡荷扎村紧邻果果塘景区。景区游人如织,村里的摊位却一度冷冷清清。

  经过走访调研,驻村队员次德吉发现,问题在于游客只识“果果塘”,不识荷扎村。

  她随即带领驻村工作队,通过争取资金升级包装,打造“荷塘茶礼”品牌,创新推出系列文创。当季2000余份新品试销即火爆,摊主日收入突破千元。

  随后,驻村工作队再添一把火:购置手工茶专业设备,建成远程技能培训室,直播带货培训随后跟进。驻村工作队还同步引导摊主们自主设计手工艺品,推出服装租赁、现做美食等业态。一系列举措,让景区“流量”变成村民收入的“增量”,累计创收40余万元。

  拉萨林周县旁多乡加格村的牦牛产业一度市场遇冷。被群众亲切唤作“盼多”(藏语“有用之人”)的驻村干部樊智帅迎难而上。“品种改良、技术培训、模式创新,一样都不能松!”带队外出取经后,他创新推行“北畜南育”,将北部牦牛运输到海拔偏低的南部饲养,不仅实现扭亏为盈,还同步带动饲草种植、农机租赁等配套产业发展。

  2024年,加格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分红现场,老支书扎西次仁紧握樊智帅的手,激动地说:“跟着年轻人走新路,走对了!”

  近年来,西藏广大驻村干部争当农牧民群众致富引路人,创新开展“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年均走访农牧户80余万户,整合强基惠民资金9.04亿元,申报村级产业项目1464个,助力351个村集体经济扭亏为盈,551个村集体年收入突破5万元。

  枝叶关情,“驻”进群众的心里

  山南市扎囊县吉汝乡卓玉村的桑吉白玛,早年丧父、母亲病弱,带着3个年幼的子女,生活一度让她茫然无措。驻村第一书记顿珠得知她曾在茶馆帮工,便全力协助其创业——找门面、办执照、筹设备、备周转金。开业那天,茶香氤氲、座无虚席。桑吉白玛含泪捧上一碗甜茶:“没有你们这些跟人民心连心的共产党员,就没有我的今天!”

  日喀则市康马县涅如麦乡那堆村,海拔4400米,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儿童缺乏照料。驻村工作队提议“建个照料室”,得到村民热烈响应。33户群众自发搬砖砌墙、缝制窗帘、铺装地板。照料室落成后,工作队队员化身“全能服务员”:做饭、打扫、辅导作业、举办生日会、亲情视频连线……“这下我们盼来了能聚聚、说说话的地方,孩子们也有个安全、宽敞的地方玩,真好!”老人拉巴多杰紧握驻村工作队队长边巴欧珠的手说。

  一个风雪清晨,那曲市索县亚拉镇赞丹雪社区驻村第一书记高双鱼在走村入户途中,遇到村民次仁怀抱高烧婴儿求救。道路被暴风雪阻断,救护车无法抵达,孩子病情刻不容缓。高双鱼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毫不犹豫,轮番怀抱婴儿、携带氧气瓶,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跋涉1小时,终将孩子送上救护车。

  事后,驻村工作队争取61万元专项资金,为10个偏远村配备微压氧舱,并协调专业村医定期巡诊,为牧民生命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据统计,近年来全区各驻村工作队累计走访慰问“三老”人员、困难群众4.46万名,解决实际困难1.68万件。3000余家派出单位把驻村点当“亲戚家”,年年开展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驻村干部真正“驻”进了群众心里。

  同心守边,“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深入人心

  今年1月7日,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从抢险救灾的“快”到安置重建的“实”,全县180支驻村工作队、625名队员始终冲锋在前。

  震时是突击队。预警骤响,玉白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吾坚,凭借日常走访刻进脑海的“地理坐标”,迅速组织疏散转移,全村28户164人零伤亡;巨石滚落,森嘎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徒手搬开断壁残垣,救出多名村民;余震未歇,野江村的达堆、次旺卓玛冲进危房,将失明、瘫痪的旺姆奶奶肩扛背驮而出。

  灾后是主心骨。一排排临时板房拔地而起,水电、医疗瞬间复位,驻村干部昼夜巡逻、宣讲。“重建家园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重建,更是心灵深处的慰藉和希望的重生。”驻村干部罗红波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山南市错那市浪坡乡肖村,昔日牧业点,今朝边境小康示范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琼次仁探索“党建+产业+增收”路径,边贸中心、手工艺园、温室大棚次第落成,村集体年收入从零飙升至36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3.1万元。“钱袋子鼓了,服务水平高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边巴顿珠笑逐颜开。

  近年来,西藏重点向边境县(市)全覆盖选派4000多名驻村干部,与村民同心守边。广大驻村干部把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讲遍牧场山口,培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带头人1.7万名,创建边境党建红色长廊55条,“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深入人心,党心民心熔铸成祖国西南边陲的钢铁长城。

  今年5月,新一批5600支驻村工作队、2.2万名驻村干部整装出发。他们继续以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温暖民心,让格桑花在雪域高原永远绚烂。(记者 琼达卓嘎 鲜 敢)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