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樱(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中医药大学基地研究员); 袁亚(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员、讲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部门党组(党委)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使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因此,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解决“两张皮”问题,关键是找准结合点。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锚定生物学学科特色,以“远志皂苷元”分子结构式为学科符号,创新打造“生科最强‘因’”党建品牌,通过系统化设计、项目化推进、品牌化培育,聚力打造“生科共学”“生科启智”“生科有研”“青春生科”“生命阶梯”“清廉细胞”“生情相约”“生命护航”八大子品牌和“红色、初心”支部品牌,构建具有专业辨识度的“党建+”生态矩阵。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群团统战等领域的发展动能,形成党建引领业务、业务反哺党建的良性循环,为奋力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国内一流生命科学学院持续注入强劲的“生命动能”。
生科共学:党建与理论武装深度融合
以“理论强院”为导向,学院党委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首位,积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联动线上线下,形成了以“五学五讲六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多主体、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立体化”政治理论学习模式。
线上,学院党委依托学院官微开设了“初心朗读亭”理论学习专栏,推出“党史天天读”“政治青年说”和“党纪天天读”等系列理论学习版块;线下,举办党员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强国”亮分争先行动、暑期百名学生党员下乡“红色足迹”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立体化的学习模式下,全院师生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高涨。
生科启智: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以“教学强院”为导向,学院党委深化“红色创新训练营”“初心加油站”等子品牌,积极搭建指导帮扶学生的平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早进实验室、早参与科研、早形成成果”的教学理念,依托“本科生导师制”“学科竞赛基地”等建立学科交叉融合的课题研究机制,将现代生物学技术与中医理论研究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论文设计、科创活动中贯穿跨学科思维训练,逐步建立“教授-讲师-研究生-本科生”阶梯式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三早一交叉”的学生创新能力特色培养模式。此外,着力组建党员教师领衔的学生科研指导团队,开设实验技能工作坊、科研思维训练课程,建立“教学-实践-竞赛”联动机制,将科研育人要求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形成以党建引领教学改革、以科研反哺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
生科有研:党建与学科科研深度融合
以“科研强院”为导向,学院党委聚焦主流学科建设,创建“红色流动实验室”,将党建理念融入科学研究,以科研成果支撑内涵提升。以“双带头人”为引领,整合优化师资引培资源,重新梳理学科创新团队,借助学院“名师名家”专栏、发展委员会和青年教工委员会,举办生命科学论坛和学科建设论坛,促进教师提高科研学术水平,保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健全完善科研培育、科研提升、双聘教授制度等激励政策,积极打造国际联合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中心等平台,从项目申报、团队建设、成果孵化等环节提供全过程支持,学院成功构建起党建引领科研方向、科研促进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
生命阶梯:党建与师资建设深度融合
以“人才强院”为导向,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作用,围绕“成立一个专班、搭建两个平台、建立三种渠道、构建四个路径、出台六项制度”等方面奋力打好“12346”人才工作组合拳。
学院党委聚焦内培外引,依托“青年教师导师制”,组织开展“新起点·共成长”主题活动,一对一帮扶青年教职工成长成才,实施双螺旋上升式“双强型”干部培育机制,选送骨干人才通过挂职锻炼、国内外访学等形式做好师资梯队建设;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交流会议物色人才,推进与地方政府合作搭建引才平台,建立灵活的机制体制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打造人才“新环境”、激活人才“蓄水池”、厚植育才“新沃土”,形成党建引领人才发展、人才支撑学院发展的崭新格局。
青春生科: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以“育才强院”为导向,学院党委以培养具有生命科学专业特色的卓越人才为目标,建立“思政教育-专业培养-实践创新”一体化机制,将党建思政要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实施“生命之源、生命之光、生命之美”三维育人工程,举办“党团文化节”“生物+”科技创新文化节等教育活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生命之源”工程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开展学科特色主题教育,组建党员师生宣讲团,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教育;“生命之光”工程以科创能力为重点,开展实验技能大赛、文献阅读比赛、学术墙报展等活动;“生命之美”工程以综合素质为导向,开展生命科学竞赛、科研伦理宣讲等实践活动。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拓宽学术视野,拓宽科研思维,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清廉细胞:党建与作风建设深度融合
以“廉洁强院”为导向,学院党委以“清廉单元”建设为抓手,以“清廉细胞”廉洁文化品牌建设为核心,通过党建“引廉”、制度“明廉”、文化“润廉”、网络“促廉”、监督“固廉”,构建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廉政建设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举措,积极开展学风建设专项行动、党风政风教风建设专项行动和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形成“纪检网格员-安全督查员-纪委委员-纪委书记”四级监督网络,推动学院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走深走实。同时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学院党委实施廉政风险分级管控,梳理科研经费管理、试剂采购、招生工作、评优评先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点,制定“三清单一政策”和办学负面清单,逐步构建“正心明德”的宣传教育体系、“点面结合”的风险防控体系和“一票否决”廉政考评体系,推动作风建设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
生命护航:党建与安全管理深度融合
以“安全强院”为导向,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成立安全督查行动队,开展“平安生科专项行动”“保密宣传教育月”等主题活动,定期组织实验室、办公室、学生寝室安全专项整治整改,与各党支部、各科室、教研室、实验室相关责任人每年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书》,切实筑牢安全屏障,全力构建科学高效的安全工作管理体系,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工作。
生情相约:党建与群团统战深度融合
以“文化强院”为导向,学院党委确定了学院使命、学院愿景、院训和核心价值观,并设计制作了院徽、院旗和吉祥物、精心打造宣传文化长廊,完善丰富了学院宣传文化体系,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逐步形成了党建引领、群团协同的和谐大家庭氛围。
秉持办好关键“小”事、创造“大”民生的原则,学院党委借教师节、职工生日等特殊节点开展节日送福、生日送福等特色活动。深入学生寝室、实验室和课堂一线倾听民声民意,开展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切实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展望未来,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将以“远志皂苷元”分子结构的动态活性为喻,在深耕现有品牌矩阵基础上,推动“分子”持续裂变,不断衍生出更多具有学科辨识度的子品牌,让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内容更丰富、维度更广泛,耦合度更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