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盛夏的葭州(佳县的古称),草木竞发,万物并秀。近年来,陕西省佳县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系统构建“家门口”党建,创新实施积分赋能、德治润心、调解聚力三措并举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有效破解了治理资源分散、群众参与不足、矛盾化解乏力等难题,为佳县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层基础,绘就了一幅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积分制激活治理内生动力
近日,在金明寺镇吕家墕村,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举办了一场“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活动。在现场,17户村民凭积分兑换了保温瓶、洗衣粉等50余件物资。村民刘海军兑换了一袋面粉和两瓶食用油后脸上笑开了花:“打扫村内道路、调解邻里纠纷都能拿积分,积分还能当钱花!”
佳县坚持党建引领,将积分制作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模式。村民通过参与矛盾调处、治安巡逻、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可以赚取积分。积分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及村民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定期公开、公平核定,确保公信力。凭借累积的积分,村民便可到村里的“爱心超市”自由兑换生活物资。积分制实施以来,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空前高涨,实现了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转变。
如今,行走在佳县的乡村,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有序,邻里关系更加和睦融洽,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勤劳节俭、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日益深入人心。小积分如同精巧而有力的“杠杆”,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要求,融入村民日常可感可知的行动指南和价值激励中,探索出一条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的新路子。
道德讲堂涵养文明乡风
7年前,坑镇赤牛坬村率先创办道德讲堂,将其作为培育文明乡风、提升村民素养的重要阵地,并保持每年30多期的高频率授课。多年来,讲堂精心设置课程内容,不仅涵盖中华传统美德、家风家训、法律法规,更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先后邀请全国道德模范路生梅、“中国好人”任凤祥等先进人物到场宣讲,参与听课的村民累计达2000余人次,其影响力早已超越本村界限,辐射延伸至周边多个村落,成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用好道德讲堂,变“群众找服务”为“服务送上门”。佳县以党建为“主引擎”,将道德讲堂与积分制双轨并行,以村规民约立文明标尺,以积分激励促行动自觉,引导村民见贤思齐。村民在讲堂中受到感化,更在实践中通过积分将善行义举转化为看得见的回报,形成了“学有榜样、行有动力、评有依据”的良性循环。
“佳理·好商量”推动多元解纷
近日,在刘国具镇王元村的天然气管道铺装现场,村党支部书记经过两小时的耐心调解,成功化解两户村民的土地纠纷,促成双方握手言和。这是佳县推行“佳理·好商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缩影。
近年来,佳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佳理·好商量”调解室,发挥乡村能人、民警等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针对婚姻家庭、土地纠纷等常见矛盾纠纷,采取“当事人陈述+乡村能人点评+民警释法”模式,将乡情伦理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既化解个案矛盾,又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打通了矛盾纠纷调处“最后一公里”。据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以来,“佳理·好商量”调解室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16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实现“家里好商量、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目标。
此外,佳县以“五级五长”管理为抓手,建立由片长指挥,村(社区)主抓,网格长负责,楼栋(排)长、巷道长、街(监)长联络,楼层长、院落长、门店长、中心户长包户的治理模式,努力做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佳县坚持党员带头、自治为本、多元参与理念,确保村务有人管、有人干、能干好,做活基层治理“大文章”。“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基层治理行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聚焦群众生活中的‘关键小事’,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佳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万宏说。(许倩磨烨彬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