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晶(河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就要充分发挥思政引领力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遵循,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强化思想引领
发挥思政引领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就是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方向,始终站稳教育的人民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这样的战略定位和重要使命,决定了教育强国建设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强国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始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用好思政课这把“金钥匙”,进一步深化广大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科学认识,帮助学生学好弄通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坚持价值引导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强国、发展教育事业必须要牢记初心使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引领力作用,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动故事,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思政”育人格局,以价值引领强化育人效果。
社会主义价值观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要通过引导广大青年深刻理解、自觉践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凝聚社会共识、提振发展信心的目的,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同时,要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以数智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增强民族精神独立性。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做好对革命精神内涵实质及现实价值等的阐释解读,引导广大青少年强化对革命精神的深度认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进一步强化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培养更多具有正确价值理念、强大道义力量的时代新人,这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所在。
注重目标引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中国式现代化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而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因为教育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只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单纯习得,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崇高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的忠诚可靠、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思政引领力的重要作用,持续优化和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不仅能夯实中国特色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石,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活力源泉。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最终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因此,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思维和能力。强化思政引领力的目标引航,就是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中心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通过对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一体化改革,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创新服务育人体系,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夯实教育强国建设的人才基石,发挥好思政引领力的目标引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