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如果把地铁列车比作一个人,那么信号系统就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各器官的“神经系统”,可以指挥列车该往哪走、什么时候停,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
在福州地铁有这样一个人,先后参与地铁1号线、6号线、5号线机电工程(信号系统)施工管理,实现5号线提前2个月、6号线提前1个月通车的目标;参与编写相关指南,实现机电设备安装标准化管理,累计节约建设成本500多万元……他就是福州地铁“中枢神经”的守护者——高级工程师邹定锋,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他是拼命三郎:凡事亲为重安全
记者近日见到邹定锋时,他正在地铁4号线后通段金牛山站地下控制室内,指导技术人员安装调试机电设备。
信号设备精度要求高,对施工安装的要求也很高,尤其是轨旁信号设备计轴、应答器等的周边不能有金属物质或电缆之类的干扰物。为保障施工效果,邹定锋每次都亲自测量、检查、协调每一处信号设备安装。
有一次,邹定锋发现信号设备旁多出一些已经布好的线路,他立刻要求施工方拆除。有人不解:“就这么点小事需要返工吗?”邹定锋自己动手剪断这些线路,“这是小事吗?信号系统相当于驾驶员的眼睛,关系到通车后的运营安全!”他的强势态度让大家从此不敢再忽视任何安全细节。
邹定锋从一线技术人员做起,逐渐成长为福州地铁建设公司副总经理。福州地铁机电部门刚成立时,邹定锋是仅有的一名信号专业工程师。从前期和供应商谈设备功能需求,到后期谈详细配置,再到安装、调试、验收设备,他都亲力亲为。
在大家眼里,邹定锋工作起来就是“拼命三郎”。他刚动完肺部手术不久就返岗,待在狭小、空气不流通的地下和大家并肩作战。妻子送他的防尘面罩,他一戴就是10个月,直到地铁1号线全线通车。这个面罩后来一直陪伴着他,完成后续的1号线二期、5号线、6号线现场工程管理。
他是定海神针:让地铁提速增效
地铁1号线刚开通时,列车自动运行系统的最高时速略低于原设计的80公里。邹定锋对此耿耿于怀,一直致力于达到设计时速。
几年间,邹定锋孜孜不倦收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等地铁发达城市的线路数据,广泛咨询业内资深专家,并向多家信号厂家请教。经过不懈努力,邹定锋厘清了各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发现部分城市线路确实存在类似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多专业理解偏差,数据提资差异、控制模型差异等。
最后,他召集设计单位、设备厂家重新修改数据模型,将每个环节的余量压到最低,让地铁1号线达到了设计时速,运行时间缩短了40秒。这一模型后来也运用于其他线路的建设上。
为了创建适合福州地铁的信号系统,他在谈判过程中一次次“磨”,每次都谈到大半夜。最终,历时6个月,经过五六次反复优化,地铁1号线信号系统最终方案出炉。
邹定锋沉稳的心态、严谨踏实的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让他成为团队的定海神针。
他是良师益友:言传身教无保留
丰富的经验、高超的业务水平以及对团队无保留的态度,让邹定锋成了大家的良师益友。
2017年底,信号专业新增了黄美琳、林斌两名新人,邹定锋成了他们的师傅,为他们量身定制了6个月的培养计划。白天,他带着两名徒弟在施工现场实践,晚上则陪着他们调试系统。
“有时到半夜了,他还会给我发微信提醒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黄美琳说,“他还很有耐心,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场合、有什么问题请教他,他都会掰开了、揉碎了给我们讲透。”
邹定锋带徒还有个习惯,要求徒弟每天下班前记录当天的工作内容。表格内容不断充实,大家从中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邹定锋不断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管理方式。得知地铁1号线需要每天人工下载各车厢车载信号,他就推进开发信号数据收集与诊断系统,并对车载信号设备进行预测性维修,每年可为各线路节约维护成本约96万元。
此外,邹定锋参与编写了《福州市地铁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机电设备安装》,指导施工实现标准化,提升工程质量,已累计节约成本500多万元。(福州晚报记者赵铮艳 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