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焦庆标(扬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秘书长)
创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政绩、为谁创政绩是干部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是组织部门和干部群众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组织部门作为协助党委抓干部队伍建设的职能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教育、引导和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本文以扬州的探索为例,分享我们奋力谱写好“强富美高”新扬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心得体会。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把“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解决好
一方面,建立“四必学”机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各级党员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主观世界,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主体班必学,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开学动员“第一课”必讲内容,作为主体班次必修课程。
专题班必学,各类短期专题培训班次都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课并贯穿始终。举办扬州市党政正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网上专题班,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作为首课,全覆盖培训县(市、区)、乡镇(街道)党政正职。
年轻干部必学,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正确政绩观教育,举办第2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系列年轻干部培训班等,开设政绩观课程,举办学员论坛,引导学员谈体会谈认识,在思维碰撞中启迪思想、深化对正确政绩观的认识。
新任市管干部必学,在中央党校举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等3期专题培训班,选调150多名新任市管干部参加培训,开设33门专题课程,组织学员开展交流研讨,推动将正确政绩观扎根于心、实践于行。
另一方面,组织部门做好示范。以“绿扬先锋”“绿扬薪火”“绿扬金凤”为实践路径,服务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扬州的高质量发展,把打基础、利长远、见实效、创实绩的事情抓好做实,不追求一时的成绩和荣誉。在基层组织建设“建阵地、提待遇、化债务三项行动”中的“建阵地”行动中,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部用于便民服务,不设办公室,实施“五常两聚”工作机制,向所有村、社区赠送了“健康三件套”“文体三件套”,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牵挂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组织部门担当作为,树立“在任上能干什么、为将来能留下什么”的正确导向。
坚持德才兼备,把选人用人的导向确立好
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选人用人是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用了能干事、出政绩的干部,大家就会见贤思齐,把劲用在工作上,努力干事创业。如果用了能跑关系、会弄虚作假的干部,大家就会学着千方百计去走后门、跑关系、搞“政绩工程”。
一是确立评价标准。深入研究识别干部政绩观的具体措施,健全完善考察干部政绩观的方法路径、流程机制,深化“5+X”政治素质测评体系,明确正向标准,划定反向底线,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真正选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
二是树立实干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常态化深入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第一线考察了解干部,把干部日常表现与在重大斗争、紧要关头的表现结合起来,给干部精准“画像”,把树牢正确政绩观、坚持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决不用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以及搞短期行为、弄虚作假、哗众取宠的干部。近期,打破干部任用预期,对全省唯一入选并争取9亿元支持的海绵城市、争取7亿元支持的公立医院改革、全省首个完成北沿江高铁全线用地批复的市住建局、卫健委、交通局,提拔重用3人,真正让有实绩的人不会被埋没,努力把全市干部引导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
三是淬炼年轻干部。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入实施“绿扬薪火”工程,每年市级滚动保持200名左右的年轻干部赴“十个一线”接受锻炼,2023年选派10名市级机关“88后”科级干部到乡镇(街道)任职,今年又选派62名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让年轻干部在一线锻炼能力、锤炼作风,增进与百姓的感情,为基层群众解决一批难题、办成一批实事。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把干部的工作实绩评估好
党办和组织部门是督查考核的具体负责部门,要用好督查考核这根“指挥棒”,使开展督查和综合考核的过程,成为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过程。
一是科学设置指标。健全市委办公室牵头协调的督查工作格局,发挥组织部门在综合考核中的重要作用。聚焦市委全会、市委常委会、书记工作会等确定和议定的事项,科学合理设置督查考核指标。把握省委综合考核体系修订完善的变化所在、关键之处,完善省考指标任务的“三级清单”,坚持当前与长远、显绩与潜绩、个人与集体、历史与现实、表象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看政绩。
二是多种方式考准。优化整合督查考核方式,对县(市、区)整合为综合考核和5个单项考核,单项考核指标不超过10个,评定等次不打“和牌”。坚持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观点看贡献,既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看党的建设的成效;既看硬环境的加强,又看软环境的改善;既看当前的发展,又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
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加强对综合考核结果的分析研判,既看“显山露水”的显绩,又看“后人乘凉”的潜绩;既看取得的成绩,又看采取的措施和办法;既通过了解形成政绩的内因,看干部的主观努力、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又看形成政绩的外部条件、难易程度、工作基础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把考核结果与评比表彰、干部任用相衔接,让干得好的考得好、干不好的往后靠。
强化监督管理,把干部手中的权力约束好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是确保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能上能下,常态化监督管理,以组织担当带动干部担当,让干部放开手脚、定心干事。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要坚持和完善联系群众、民主决策制度,推动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广泛听取意见,严格执行程序,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贯彻民主集中制、信息公开制度,落实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把制度约束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让各种形式主义能得到及时遏制。
二是推进“能上能下”。上的方面,对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进取心和工作干劲要给予充分鼓励,大力支持,但要弄清搞准领导干部决策的动机,该提醒的提醒,该泼冷水的泼冷水。近年来,市级层面编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典型案例12期、115篇,宣传“敢为、善为、争为”正面典型,全市职级职数使用率稳步提升,市级机关动态保持在80%左右。下的方面,在组织换届、考察班子、干部的时候,对一些干部头脑中不切实际的所谓“蓝图”、“设计”和“观点”,该劝阻的劝阻,该制止的制止,该调整的调整。近年来,对照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15条情况和省里《实施细则》的23种情形,累计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27名。
三是常态化从严管理。综合采用多种途径,掌握、了解领导干部在实施领导行为和落实工作部署过程中的措施、途径、手段和运行状态。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选人用人全过程监督、选人用人专项检查、“一报告两评议”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批评、诫勉等挽救性措施给予教育帮助,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避免小过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