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信阳市深入探索研究乡村振兴新模式和新路径,立足光山县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创新思路举措,从文化产业赋能角度切入,积极支持光山引入“文化产业特派员”(以下简称“文产特派员”)制度,用好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引进高水平设计运营团队,先行先试推进研学旅行、非遗点亮、民宿露营、文创产品开发等重点项目,逐渐探索出以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基础、以“文产特派员”为抓手、政府引导支持与创意培育生长相结合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有益经验。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2024年1月15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进行了深度报道;1月17日,《人民日报》进行了宣传。
文化产业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完成脱贫摘帽之后,政治和经济资源都相对薄弱的乡村,如何振兴,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文化和生态是重要抓手。只有在不断挖掘整理文化生态资源的基础上,一方面持续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另一方面,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真正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因此,如何围绕文化和生态进行改革和创新,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相继出台《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关于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的通知》等文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光山县积极响应,先行先试。
文化资源。光山县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县,从传统村落、农业遗迹,到传统民俗、非遗技艺,再到南北植被、山林湖草,每个乡村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为实施文产特派员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托。产业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产业面临着升级和转型的压力。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意性、低污染等特点,是推动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文旅部产业司、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高位推动下,在清华文创院和河南省乡创赋能中心等多方支持下,在全省首创实施区域人才要素流动机制——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逐渐探索出以“第二个结合”为指导、以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底座、以文产特派员为抓手、自上而下政府引导支持与自下而上创意培育生长相结合的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光山经验。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光山做法
(一)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才为抓手,破解县域发展难题。
光山县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全国大多数县的共性问题,如历史文化有待激活、产业经济分散、农业产品无销路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城乡之间以人才为主体的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文产特派员制度,就是把城市的文化机构与团队,通过制度创新的方式,导入乡村,开展一村一员、一村多员、多村一员等多种形式的特派服务,引导支持在地文化和产业发展,与村干部形成“双轮驱动”,共助县域高质量发展。
2022年“文产特派员之家”“乡创赋能中心光山基地”在光山挂牌成立,省乡村赋能中心先后共引荐69个项目团队到光山县考察调研、洽谈合作,其中,杭州余粮乡创高慧慧团队、景德镇成皿居盛巧荣团队、中国年轻设计师联盟李文爽团队等18个文产特派员项目已在光山落地生根。这些项目均以问题为导向,如净居茶隐民宿激活净居寺,探索具有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活方式;余粮乡创激活东岳村农产品,发展农文旅,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青年设计师激活光山羽绒服,补齐传统羽绒产业品牌不优、大而不强等短板,创意撬动羽绒业态升级。
(二)以制度创新为底座,强化服务保障。
光山县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县委书记、县长“双挂帅”制度,成立文产特派员项目建设指挥部,建立常态化项目跟踪和协调机制,高效推进“文产特派员项目”的调研、双选及落地运营工作。
具体举措:一是专职机构。光山专门成立一个事业单位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对文产特派员团队开展统一对接、全程服务。二是政策支撑。先后研究制定了《光山县“文化产业特派员”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光山县“文化产业特派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除了制度约束和政策保障外,还在安居、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三是工作机制。明确形成“一名县处级领导+一个省乡创赋能中心工作人员+一个县直单位负责+一个服务专班+一个平台公司”的“1+1+1+X+Y”工作模式。四是伴行服务。项目建设指挥部坚持周例会制度,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县联合督查办每周形成《督查周报》,持续通报各项目进展情况。五是考核管理。建立了“县级统筹、部门指导、乡村主体”的工作责任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针对特派员团队、牵头单位和工作专班,制定了不同的奖惩办法。
(三)以落地为考量,强调运营逻辑,致力于营造乡创生态。
光山县文产特派员制度杜绝纸上谈兵,强调特派项目团队具有真实的落地能力、以开展长期性的乡村运营为目标。在此基础上,积极营建河南省乡创生态圈,形成年轻人返乡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打造河南乡创品牌区域IP。
如,2022年起,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引入洛阳卡卡,以红二十五军长征决策地“花山寨会议”旧址研学中心为阵地,打造“花山寨红色故事馆”,精心创作以红色剧情为导向的沉浸式定制化剧本《正道》、沉浸式小剧场等内容,引导广大青年群体以最前沿、最新潮的方式,进行穿越时空的“红色对话”。2023年春节期间,钟鼓楼亲子乐园景区与北京童乡和河南创意游团队合作,谋划筹办“福兔中国年,欢喜闹新春”新春潮玩文化旅游节活动,7天假期,景区游客接待量达9.5万人次。
(四)以“第二个结合”为指导,探寻城市发展方向。
作为司马光故里和邓颖超祖籍地,光山县将两宋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相结合,从中提炼出儿童友好的命题,并将之作为今后的城市发展方向。在文产特派员制度实施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将光山打造成为儿童艺术展演地、儿童研学目的地、儿童装备和产业展示体验地。
2023年,光山县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联合主办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建设儿童友好示范街区,打造我有艺见戏剧营、小鬼当家杂货铺、艺术狂欢大巡游等7大板块,改造提升司马光故居、邓颖超祖居等18处主阵地。其中,最具传承意义和美学引导的是中国儿艺院的艺术家们以光山本土的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为素材,以光山儿童为主角,创排了《灯火》和《少年司马光》两部独属于光山孩子的“种子计划”作品。
文化产业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
光山县文化产业正激活乡村潜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光山文产特派员系列实践在取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取得了长足的社会效益。
第一,以文化破题,获得广泛社会关注。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吸引了500多个艺术研学团、230位儿艺专家、45家头部儿童品牌赴约参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60余家中央媒体及河南省市新媒体矩阵累计发稿340余篇,全网总阅读量1.2亿+。其中,微博话题关注量达8830余万,4个同城热搜在榜时间超90小时。
第二,以文化富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文旅增收,2023年暑期,光山先后接待游客21.63万人次,同比增长134.9%,旅游总收入约1.86亿元,同比增加323.1%。壮大集体经济,位于东岳村的“余粮乡创”项目,有效活化乡村现有资源,运营一年内,使村集体经济翻了数倍。
第三,以文化惠民,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光山县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协同发展,高标准建设“三馆一中心”,建成7座智能化城市书房,成立46家乡村文化合作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累计开展戏曲进乡村、花鼓戏公益性演出、“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文艺下乡等演出活动及艺术培训、书画摄影展、送图书下乡、全民阅读推广等系列活动300余场。
第四,打造文化品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光山县以文产特派员制度为抓手,在部委指导、省地联动、校地合作、县域统筹等方面探索了一整套可行的工作模式和经验做法。一方面焕新唤醒乡村沉睡的文化和生态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以项目为载体,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村民观念更新,提升乡村集体经济,为乡村留下可持续运营的业态。
文化传承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站在新的起点上,光山将通过实践持续探索,进一步对光山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光山贡献。(沙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