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周伟婷(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博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历史自信是国家和民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历史主动是党和人民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发展大势的制胜法宝。新时代青年只有准确把握历史主动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高校思政课要常态化、长效化抓好历史教育,指导青年大学生做好“学思践悟”,在历史和现实的融通中把握历史大势,在现在和未来的连接中增强历史担当。
学经典,夯实历史主动的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精神的精华,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高校思政课要通过读经典、学经典,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了解唯物史观基本观点,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问题。
首先,读懂唯物史观的经典文本。要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文本的解读揭示唯物史观的革命性意义,为抨击历史虚无主义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了解马克思对中国革命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曾对中国给予特别关注,这主要体现在19世纪60年代对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等事件的评论文章中。对这部分文本的解读将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观和中国革命发展规律。
最后,明白唯物史观对中国发展产生的影响。要通过系统梳理重要历史人物传记和理论著作,在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思想轨迹中感悟唯物史观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防止“泛娱乐化”地解读历史。
思原理,筑牢历史主动的思想基础。唯物史观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增强历史主动的思想基础。马克思视历史科学为唯一的科学,揭示了人类历史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这一原理只有在历史进程中才能得到说明,只有在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才能得到验证。为此,高校思政课的历史教育要坚持整体性、辩证性和系统性。
第一,坚持整体性就是要讲清楚与思政课程理论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会议、历史人物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结合时代背景阐释理论产生的必然性。
第二,坚持辩证性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误,结合历史背景从学理上讲清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意义。
第三,坚持系统性就是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指导,而不局限在某一门具体的课程中,系统整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剖析历史发展的理论逻辑,实现史论结合,贯通古今,使学生在立体的时空中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践担当,落实历史主动的现实要求。历史主动本身蕴含着创造性实践的要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高校思政课的历史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论上,要与社会发展、学生成长相结合。
一要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思政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学生通过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总结提炼中点明党的理论创新的必然逻辑和历史轨迹,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要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协同。以专业知识报效祖国是当代青年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实践形式。要通过加强思政课程的历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同时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认识专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让他们把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悟思想,领会历史主动的时代内涵。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也是向全党发出的一个伟大号召。高校思政课要系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学习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如何学习研究党史、正确评价党史人物和事件、发扬党史精神等方面的系列讲话,为学生抵制以“想象化”的方式消费历史,以“鸡汤化”的名义轻薄历史,以“主观化”的态度曲解历史的不良倾向提供理论支撑,引导他们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探寻当代中国深刻变革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