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国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举世无双的物质奇观和精神财富。原本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军事工程,如今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早已不仅仅是建筑奇迹,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被赋予了“自强不息、众志成城、坚韧不屈、守望和平”的深刻内涵。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让长城精神融入当代。
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融入当代。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长城的修筑持续了两千多年,在交通闭塞、自然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中华民族用伟大的智慧才能和强大力量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人间奇迹,并在中华儿女的世代奋斗和艰苦锤炼中凝聚为长城精神。长城精神熔铸在巍峨建筑之中,也体现在万里画卷之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和精神追求。长城精神承载的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特质,激励了世代中国人的顽强拼搏与不懈奋斗。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无数先辈浴血奋战、刚毅自强,用生命谱写出恢宏的爱国战歌,长城在人们的心中早已锻造成为民族精神和意志的具象化表达,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丰碑。在当代,发扬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光荣而艰巨的开创性事业,克服前途道路中的艰难险阻甚至是惊涛骇浪必须发扬新时代长城精神,使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面对新征程中的挫折和挑战,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长城精神汇聚起中华儿女团结拼搏、奋发进取、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坚定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将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精神融入当代。长城是各朝代全国上下统一人力、物力、财力的结晶。长城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其蕴含的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血脉之中。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始终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的职责使命,是民族统一意志和力量的缩影。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无数磨难,却也从来都在磨难中奋起成长。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一代代中华儿女团结统一、共同奋斗,形成了众志成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纵观长城文化的精神标志,既有《义勇军进行曲》中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也有《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更有中央领导“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题词号召,长城文化精神已然成为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纽带。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下推进的,弘扬长城精神中的家国情怀,在重大考验和难关中守望相助、团结一心的中华儿女共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前景无比光明,但同样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威胁和挑战。当代,全国上下急需大力弘扬长城精神,发挥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共同延续中华文明的文明形态。
将文化自信、守望和平的时代精神融入当代。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长城大多作为抵御外敌、保卫家国的军事防御建筑,反映出长城内外各民族追求和平幸福的共同愿望,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爱好和平的文化情结和守望精神。长城的修筑不仅有效降低了战争的发生频率,同时保证中原地区的强大和统一,在和平有序的发展中实现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和谐共生,为中华民族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环境和保护屏障。长城在中国的版图上横贯东西,穿越时空,揭示出中华文明形成的源流。在当代,长城军事防御功能急剧弱化,但仍是各种文化交融汇合和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见证者。高度重视长城精神的传承及长城文化的深度挖掘,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涵养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强化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发扬长城精神就要传承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和特有文化,突出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民族本色。在当代,我们仍需弘扬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中国贡献,为构筑人类精神家园发挥中国作用。
历经世代沧桑,伟大的万里长城以巍峨的姿态讲述着中华民族的过往历史,以博大的胸怀展现着民族精神的深厚底蕴。长城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和文化丰碑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力量源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必须进一步弘扬长城精神,让长城精神融入当代。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成为长城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为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