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党建“红引擎”激发乡村振兴“核动力”
首页> 党建频道> 独家报道 > 正文

以党建“红引擎”激发乡村振兴“核动力”

来源:光明网-党建频道2023-05-25 11:18

  以党建“红引擎”激发乡村振兴“核动力”

  ——江苏常熟村级经济发展鲜活样本中基层党组织作用探析

  作者:陈洁、商中尧(苏州日报)

  近年来,常熟始终把抓实农村党建工作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致力于让党建成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筑牢战斗堡垒、建设过硬队伍、强化先锋引领,放大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乘数效应,探索走出了一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常熟路径”。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苏州日报曾选取常熟17个村为鲜活样本,探析出常熟村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凸显出来的基层党组织作用:以“党建+”模式,常熟把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各环节、全链条,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进一步优化乡村治理格局,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以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新时代新征程,常熟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补上“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致力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建+特色产业,奏响乡村“富民强村曲”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就要因地制宜,立足特色资源,瞄准最有利发展的优势产业,坚持整体联动,加大统筹力度,集中目标蓄力推进,方能打造出优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振兴之路。

  在常熟,董浜镇智林村、古里镇坞坵村、琴川街道新厍村等都是产业振兴的“优等生”,这些村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发展“致富路”,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引擎”,奏响了乡村“富民强村曲”。

  在董浜镇智林村,原来的乡野小食——黄金小玉米,现如今变成了轻食界的一款新宠。2017年,董浜镇举办首届“黄金小玉米节”,通过电商直播、网络带货,使黄金小玉米成功“出圈”。2020年,黄金小玉米成功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这两年,智林村围绕“黄金小玉米”做足品牌文章,打通销售渠道,延长销售周期,“黄金小玉米”俨然成为智林村的一个特色产业。

  作为农业大村,古里镇坞坵村持续发挥农业种植优势,做大做强优质稻米特色产业,成立“金稻穗”行动支部,探索建立“支部+合作社”党建新模式,逐渐打响“坞坵”优质大米品牌,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坞坵村还依托现有的特色农业资源,打造具有坞坵文化特色的农文旅综合体——坞坵稻乐园,开展田园手工坊等农耕文化教育、农事科普体验活动,逐步实现乡村多元业态的有机融合。

  紧挨建材、汽车和汽贸三大市场,琴川街道新厍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村两委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在大市场边做起“大房东”,着力发展租赁产业。如今,全村已建有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社区综合用房2.5万平方米,商家云集,呈现出一片红红火火的兴旺景象,村级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村民领着股金分红享受民生福祉。

  和新厍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东南街道小康村。多年来,小康村依托常熟高新区,做好配套服务,并联合辖区企业办培训班,进城农民变身产业工人,有了房屋租金收入和企业工资收入等多重保障,小康底色更加殷实。

  常熟,土壤膏沃,岁岁丰收。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常熟以“群众富不富”检验党建成效,积极实施村党组织“村级经济增长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致富,2023年常熟全市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1420万元。

  当然,乡村产业发展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见成果、收成效,更需要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古里镇康博村就是一个典型,20多年前,康博村还叫山泾村,村弊民穷。1999年,波司登集团党委书记高德康接过了山泾村党总支书记的重担。他一边带领波司登集团匠心智造,一边以工哺农,加大对村级经济建设的扶持力度。随着一户户村民住上小洋房、用上天然气,康博村党委班子改变思路,变输血为造血,在村里盖起“迷你CBD”,康博智能制造产业园、现代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在这里成为现实。

  党建+文旅融合,奏响乡村“生态美丽曲”

  斑驳的青石板路,高低错落的文化场馆,深不见底的寻常巷陌,这里的一风、一水、一老街都透着江南水乡的文化韵味,这里是碧溪街道李袁村。

  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问村,李袁村党委将自己的“乡村文化课”答得可圈可点:充分挖掘“问村十八景”文化资源,在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传承独特风格样式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如今的李袁村,一个村庄十个文化场馆,全村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超过1平方米,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访名人、探古迹、寻乡愁,真正实现了以文化人,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地基。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根魂所系,乡村振兴需要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常熟作为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村庄更是文化发展的“神经末梢”,村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故事,彰显着特有的文化气质。

  虞山街道大湖甸村是江南水乡农耕文化活化石“湖甸龙舟”的起源地,村两委以“龙”会友,聚焦基层治理、农文体旅融合等多维度发力,在龙舟的保护与传承中,构建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新格局,成功将大湖甸村打造成为山水人文、非遗传承、体育旅游、文创产品等多元融合体。

  在辛庄镇,合泰村党委依托丰厚的评弹文化底蕴,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和合泰来 评弹花开”党建品牌和“初心合奏”党性教育微基地,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而该镇的张家桥村则依靠电影海报收藏达人筹建的红色电影资料收藏馆,打造“光引万家”党建品牌,成立“光引先锋”行动支部。如今,光影邵家塘也成了常熟的“网红打卡地”之一。还有传承“义庄文化”的卫家塘村,以融于党建引领的“为民服务”,融于文化建设的“德善传承”,为美丽乡村建设凝心聚力。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进一步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如今在常熟,既个性鲜明、富有特色,又功能完备、设施完善的村落都探寻起更深层次的文化发展之路,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弘扬乡风乡韵,拓展致富道路。

  说起常熟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网红村,海虞镇铜官山村当仁不让。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村党委书记程刚带领村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铜官山生态修复工程,依托铜官山1700多年的历史文化,结合常熟市“千村美居”工程,打造精品美游路线,建设开放式铜官山乡村乐园,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自2020年乐园开门迎客以来,已接待游客超72万人次,60多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与铜官山村是“网红新秀”不同,支塘镇蒋巷村是一个“老典型”。然而正是这个“老典型”,在新老交替的党委班子领导下,把准时代脉搏,以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生态美家,精神传家为“常青树”式发展之路,把现有资源打造成为老年休闲、田园观光、学生体验、红色旅游的综合区域,完善乡村旅游文化内涵,老书记常德盛更是亲自上阵直播带货,放大蒋巷旅游的品牌效应。

  党建+基层治理,奏响乡村“文明交响曲”

  乡村治理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和农村社会稳定安宁。必须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常熟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系工程”,聚焦“网格”这个基层治理最小单元,制定“红色网格”建设标准,在网格内建立“红色先锋站”,建立网格内“村干部服务日”“党代表接待日”等制度,在常熟全市村干部中推行村情民情“百问一口清”,全面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 激活“小网格”,引领“大实践”,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若以“治理好不好”检验党建成效,常熟各个村都底气十足。

  梅李镇瞿巷村党总支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围绕网格赋能、乡村治理、村集体经济3个方向协同发力,通过“党建+自治”的工作模式和村民自治“1+N”工作法,构建起“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自治组织为主导、村民为主体,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村庄治理架构,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均衡发展,稳步提升协商共治能力。

  碧溪街道溪南村党委形成以村规民约、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百事服务组、法律服务组、道德评判组为主要内容的“一约两会三组”基层治理新机制,同时建立“党建+区、网、户联动”模式,将全村划分为3个片区,每个片区分为若干网格,最后落实到每家每户,通过层层推进,攻克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

  莫城街道和甸村以“和心力”党建品牌为引领,党员干部挺直腰杆对事,弯下腰来对人,通过“干部带党员、党员带村民代表、村民代表带普通群众”的模式,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为村民做实做好每件“精细事”,真正展现“小村大美”。

  此外,还有常福街道小义村党委在基层治理内涵升级的基础上,成功实施“组团翻建”,实现了村庄形态重塑;尚湖镇东桥村党委探索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金点子”工程——乐享菜园,党群联手,精心养护,让文明新风吹遍村庄每个角落。

  剖析一个个样板村,不难发现,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基层党员发挥出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用行动诠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这里面有常德盛、程刚、施仲辉这样的村书记,也有窦祥龙、徐尚良这样的热心党员代表,他们走在前、作表率,带头“挑大梁”,走出一条党建强、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治理优、文明兴的乡村振兴之路。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创新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