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石仲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年7月26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对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就有的具体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恒心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认为,我们党自创建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但是,这一种说法,不仅建党时没有这个概念,并且在相当长时间也没有这样的表述。
怎么认识这个问题?我做过历史考察。在创建时期党的纲领和以后不少届的党章上确实没有这个表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党没有这个思想。我们知道,孙中山先生首先提出“振兴中华”。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随后也提出“中华民族之复活”,与民族复兴是一个意思。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周恩来同志也很明确,在13岁时就发奋“为了中华之崛起”读书,留学日本临别赠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就说明,建党初始党的缔造者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是有的,并非后来追加的。语言表述是与历史背景、话语习惯有关的,是次要的。随着历史发展,这个思想愈益明确和强烈。毛泽东同志在抗战之初就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要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起来了!在1950年代提出“四个现代化”战略,以期实现民族复兴。在1960年前期,还提出用100多年时间来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是我们党最早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描绘了民族复兴的宏伟愿景。在他指导下的党的十三大,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称谓,并且将他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路线图。他本人也使用了“振兴中华民族”概念。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才开始使用我们党现在的表述,指出: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
显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与生就有的初心,也是百年奋斗坚定不移的恒心。
“两个确立”是百年党史书写恢宏史诗的根本保证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核心思想,甚至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发表以来,“两个确立”成为媒体广传不衰、长播不疲的热词。坊间,也有不解之论。其实,它是百年党史经验最根本的归结。它的跃升可称得上党的百年奋斗之花。
“两个确立”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得到新的跃升,是因为它对百年党史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起了根本性保证作用。回望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坚持“两个确立”有四大依据。
一是历史依据。“两个确立”思想渊源于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始创于党的七大。1940年代初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弄清路线是非,就是要将全党思想统一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正确路线上来,以在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关头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第一个历史决议,作为延安整风的理论结晶,指出: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体系。这就是“两个确立”思想的最初源头。党的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同志的领袖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地位。我们党现在强调的“两个确立”,实际上是继承和弘扬了党的七大开启的优良传统。
二是实践依据。党的七大以来,我们党遵循着“两个确立”思想,但主要在邓小平同志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 之后,才增强了“两个确立”自觉意识。6年前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同志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两者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建设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这次六中全会《决议》根据新时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更加充分地阐明“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决议》以新时代13个方面成就的“伟大飞跃”,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新的飞跃”的实践依据。这也就是“两个确立”的实践依据。
三是理论依据。六中全会《决议》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新的概括,将党的十九大论列“八个明确” 扩大为“十个明确”,与总结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十个坚持”在逻辑上贯通起来。“十个明确”扩容,除增加条目外,并对列举的原创性的理念、思想和战略的认知作了提升。从而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充分地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个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新的飞跃”的理论依据,也就是“两个确立”的理论依据。
四是民心依据。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事实确系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建设也相应地取得了巨大成就,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但是,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8~39页。】特别是腐败案件的多发高发势头得不到遏制,令广大干部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履职后,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开展全面从严治党,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动党的建设全面进步。特别是党中央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展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压倒性胜利,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深得党心、军心、民心,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据美国民调机构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中国民众对中国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分别为95%和98%。这样高的满意度在西方国家是根本不可想象的。这就充分说明“两个确立”的厚实群众基础,即民心依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两个确立”
“两个确立”,既是百年党史的重要结论,也是开创未来的时代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两个确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六中全会《决议》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指南意义来看,可以说是“两个确立”的结晶。因为这个《决议》是由党中央的核心和全党的核心习近平同志主持制定的,并贯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中全会《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不单纯是面对过去,而是贯通历史、现在、未来,特别是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他在六中全会上介绍为什么要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考量时也说:就是要在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全面总结,使其能够指引新的航程。这个新的航程就是在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说明,作为“两个确立”思想结晶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南意义。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两个确立”思想。
第二,从《决议》强化“两个确立”的决策看,无疑包含有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伟大的领航者,又有科学理论成为引领远航的光芒四射的灯塔,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开好局,把握好在两个百年交汇重要历史时刻的接力棒的意向。因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愿景的征程上,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存在许多严峻复杂的风险和挑战。这在最近的国际形势的变幻中看得更加清楚。应对这种巨变、突变,怎么驾驭?就需要强化“两个确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就充分说明“两个确立”对党和国家发展的特别重要性。《决议》指出: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个论断是新时代10年来的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历史结论。《决议》强调“两个确立”,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全党的定盘星,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前进道路的引领明灯,统一思想,坚定意志,增强信心,凝聚力量,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远航、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乘风破浪不迷航。这是开创未来的时代需要。历史的接力棒将这一棒接好了,就为下一棒树立了榜样,指引了方向。这样一棒一棒往下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实现,也一定会实现!(石仲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