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边靖泽
近读军史,几则关于毛毯的故事,让人感动。
上世纪3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冷风刺骨,率部举行宁都起义、投身中国工农红军的董振堂同志见朱德同志的铺盖非常单薄,便把他的苏联毛毯送给了朱德同志。延安时期,朱德同志又将这条毛毯转送给了经常工作到深夜的周恩来同志。全面抗战爆发后,周恩来同志带着这条毛毯为即将开赴前线的朱德同志送行时说:“朱老总,你要到前线去了,我把这条毛毯送还给你。振堂同志的毛毯可是宝贝啊,平常可以保暖,危险时候还能防身……”
一条毛毯,三易主人。如今,这条有多处缝补的毛毯,静静地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向人们讲述着“共产党人心里装着同志的战友情”。
红军过草地时,成仿吾同志关心地对一名掉队的小战士说:“把你的枪给我,我帮你背。”“不,我自己背,战士绝不能离开自己的枪。”随后,小战士看到成仿吾同志背上薄薄的毛毯,灵机一动说:“我的毛毯太厚,背着太重,我们换一下,过完草地再换回来,好不好?”看着小战士瘦弱的身体,成仿吾同志答应了。过草地后,成仿吾同志找那名小战士换回毛毯时,得知他后来因受风寒已经牺牲了。那一刻,成仿吾同志突然明白了当时小战士跟他换毛毯的用心。
这条毛毯,成仿吾同志后来捐给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无名小战士用这个‘欺骗’,告诉我们长征胜利的一个秘密:官兵友爱。”听了这条毛毯背后的故事,一名参观者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这样写道。
毛毯,毛茸茸,软和和,古代是“草皮编之,贵以裘而御寒”。对当年条件艰苦的革命军人来说,毛毯是稀缺品。谈起战争年代的毛毯,萧克将军曾这样感慨:“可能因为毛毯是温暖和珍贵的,因而大家都很珍惜,大家在心里都愿意把它比作一份情。”
当年,方志敏同志在送红十军到中央苏区时,把一条随身多年的毛毯送给了随队出征的邵式平同志。方志敏同志牺牲后,邵式平同志又将这条毛毯还给了方志敏的家人。这条毛毯后来成为方家的传家宝。邵式平同志后来回忆当年方志敏给他送毛毯的情景时说:“送的是毛毯,也是战友情,还有对革命成功的希望。”
开国中将王必成被称为“冷面将军”,可一条伴随他49年、打满补丁的米黄色毛毯,却让人们感受到了将军内心的温暖。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二纵九团团长徐绪奎生前长期与王必成同志并肩作战。1940年徐绪奎同志在战斗中牺牲,王必成同志把徐绪奎同志常用的一条旧毛毯留在了身边,日日不离,夜夜相伴,直到病逝。
一条毛毯一面镜,生死相依战友情。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边境自卫作战中,有条毛毯再次演绎了上甘岭战役中“一个苹果”的故事。
某部炮一连指挥排紧急进驻阵地时,除了武器和干粮,没带任何东西。当晚,气温骤降,大家只好和衣挤蹲在猫耳洞休息。同在这个阵地执行任务的步兵一连排长郭保庭得知后,赶紧把他的一条毛毯送给了指挥排长李瑞仁,自己盖着雨衣睡。李瑞仁想到侦察班长李金土夜里值班,不能冻着,便把毛毯给了他。李金土拿着毛毯,心里暖暖的,当他看到新战士文少全穿得单薄,又把毛毯盖到了小文的身上。小文想到排长李瑞仁这几天都没休息好,又把毛毯给了李瑞仁。见小文睡着了,李瑞仁又轻轻将毛毯盖在他身上……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一个初冬的坑道里。一次,杨业功同志带机关到坑道组织演习时,天突然下起大雪。夜间巡查时,杨业功同志见通信班的战士冻得反复搓手,便跑回作业室,把自备的毛毯送给他们。第二天清晨,当杨业功醒来时,发现毛毯又盖在了自己身上。
毛毯的故事发生在昨天,启示着今天。现在,我们已经不再缺衣少被,但那些关于毛毯的故事,我们不应忘却。因为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千难万难,官兵患难与共就不难;千苦万苦,官兵同甘共苦就不苦。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开展尊干爱兵、兵兵友爱活动,培养官兵甘苦与共、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不断凝聚起比毛毯更温暖的战友情谊。(边靖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