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楔入敌人腹地的红色堡垒
首页> 党建频道> 党史博览 > 正文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楔入敌人腹地的红色堡垒

来源:学习时报2022-06-16 15:36

  作者:任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1934年7月,鉴于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失利,中央红军准备战略转移。为牵制和调动国民党军队,掩护红军主力突围,中共中央抽调红七军团,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1935年1月,先遣队在江西省怀玉山区陷入敌人重围,经浴血奋战,仅少数突围。而此时,中央红军已转移至贵州,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正在召开。先遣队以自身的牺牲策应保证了中央的安全。

  1935年1月17日,根据中央命令,先遣队余部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治委员。挺进师的任务是:“经过闽北到浙江,长期行动,发动广泛的游击战争,扩大党与苏维埃的政治影响,发动群众斗争,直到分配土地,创立苏维埃新的根据地,以及建立党的组织,配合友军行动,调动和牵制大批的敌人,保卫闽浙赣基本地区及邻近游击区域,并打通闽东、闽北的关系,取得工作上、行动上有力的配合,响应主力部队的行动,彻底粉碎敌人‘清剿’计划与五次‘围剿’。”

  实事求是地说,在当时情况下,这一任务非常艰巨。因为部队只剩下538人,既无外援,又无内应,自保已是万分艰难,更何况还要开辟新区域。但粟裕、刘英等人没有推诿,而是迅速完成挺进师组建工作,毅然直驱浙江,并选定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地区,作为挺进师进入浙江后的第一根据地。

  之所以选择浙西南作为根据地,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浙西南处于闽浙赣三省交界,与闽东、闽北和赣东北几个根据地互为犄角,可以互为支援。同时三省敌人之间的矛盾,又可为红军所利用,便于各个击破。第二,与其他老根据地一样,浙西南大部分是山区,仙霞岭一带的交通尤为曲折,便于挺进师隐蔽和游击。第三,浙西南受过大革命、土地革命的洗礼,群众基础较好。多年“围剿”红军以失败告终的国民党也意识到,一旦红军进入浙西南广大山区扎下根来,便会成为他们的心腹之患。为此,他们先期在仙霞岭各关隘要道驻扎了众多保安团,严防挺进师进入。有鉴于此,粟裕率领挺进师在闽浙边境进进出出,连续往返,不断调动并寻机歼敌。

  1935年4月,挺进师抓住战机,在斋郎预先设伏,以五六百人对战敌人千余人,毙伤敌300余人,俘获200余人,缴获长短枪150余支,子弹万余发。斋郎战斗大获全胜。斋郎战斗后,挺进师乘胜进击,反恶霸、打土豪、分田地。1935年5月17日,挺进师进击松阳重镇古市,公开处决反动镇长。同年5月21日,在龙游溪口镇压了罪大恶极的第三公安分局局长。据不完全统计,单是松阳一个县,就打击地主土豪159家,处决恶霸劣绅54人。广大群众眼看平时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被处决,情绪大为振奋,纷纷要求加入红军,革命形势如火如荼。粟裕回忆指出,我军所到之处,都有大批群众跟着、簇拥着,复仇的呐喊声、胜利的欢呼声,山鸣谷应,日夜不绝。反动区、乡政权瓦解了,接着就建起农民、青年、妇女、赤卫队等各种革命群众组织。1935年9月,挺进师已经发展到近千人,扩编为5个纵队。此外,地方武装也发展到千余人。就这样,在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在江山、浦城、龙泉、遂昌、松阳五县之间,挺进师最终建立起浙西南革命根据地。

  浙西南根据地的建立,直接威慑到国民党的核心区域。因此,蒋介石屡次派兵镇压——在挺进师进入浙江的3年期间,国民党曾先后两次以40个团的兵力进行“围剿”。

  作为回应,挺进师领导人粟裕、刘英等采取针对性办法予以反击。概括来说,主要包括6个方面。第一,打土豪、分田地,给群众以实实在在的好处,以此扩大红军影响,揭穿国民党的政治谣言。让群众自觉地同情、拥护革命。第二,群众热情高涨之后,立即建立各种政治组织,如工会、农会、互济会、抗税斗争委员会等,第一时间把群众对革命的好感引导向政治参与。第三,在根据地周围,尤其是交通要道、市镇码头,建立普遍而又顺畅的交通网与谍报网络,防止敌人突袭。第四,敌人进攻时,毫不犹豫地转到其侧后方,或到其最薄弱的地方,绝不能困守一地。第五,化整为零,派遣游击小组,不断向外游击。第六,加强政治工作,保证思想行动绝对一致,坚决清除不良习气。这些举措并不是全新的发明创造,而是对井冈山革命斗争以来形成的有益经验的实践运用。因此可以说,浙西南红色堡垒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正是坚持、延续并发展了毛泽东所开创的革命传统的结果。

  因为革命者的顽强坚持,浙西南红旗始终不倒。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开启第二次合作,1938年3月,浙西南、浙南红军才由粟裕率领,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开赴皖南,北上抗日。由此,浙西南子弟融入了更大的革命洪流。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意义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意义非同寻常。它是红军主力长征之后、南方革命根据地纷纷收缩乃至丧失、中国革命总体上处于艰难逆境之时而诞生的第一块崭新的根据地。它的建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新局面的奋斗精神,保存了党领导下的南方一块重要战略区域,有力推动了新的革命高潮到来。

  浙西南根据地一步步巩固壮大起来并始终屹立不倒,其意义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较长时期打击、吸引、牵制了敌人相当数量的兵力,策应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仅在两次反“清剿”战争中,就先后吸引罗卓英、刘建绪各三四十个团的兵力,历时8个月之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的红军队伍和游击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争”,“党领导的各方面力量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都为长征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毋庸置疑,挺进师的顽强斗争,浙西南根据地的创建,都为长征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二,浙西南根据地成为楔入敌人腹地的红色堡垒,不仅搞得国民党如坐针毡、被动不堪,而且也让浙江广大群众受到革命的洗礼,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为党后来掌控浙江打下良好基础。第三,浙西南根据地不仅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块难得的战略基地,而且还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养造就了以粟裕、刘英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干部队伍。这批干部在后来的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仍然冲锋在前,发挥了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明确指出:“南方各游击区的同志在主力红军离开南方以后,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地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以致能够保存各游击区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主要支点,使各游击队成为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部。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这是党中央对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高度肯定。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无疑隶属其中。毫无疑问,在璀璨的革命版图中,浙西南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