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王宣化,生于1896年,又名王炎之、王克振,号英子,福建南安人。王宣化18岁前往菲律宾,边当店员边进夜校读书。1917年,他考入菲律宾大学商科,掌握了英、日和西班牙等多种语言,肄业后进入中国驻菲总领事馆任翻译。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王宣化积极参加当地侨界的爱国运动。他加入菲律宾华侨工党,继而担任华侨工党创办的华文报纸《平民日报》总经理兼总编辑。该报积极声援五四运动,反对北洋军阀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宣传新文化,介绍世界各国劳工运动的形势。他还参与领导店员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制的斗争,组织游行示威。
1921年,王宣化回国,在泉州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担任东路讨贼军第三支队统领秦望山的副官兼军需官。他目睹国内军阀混战的局面,深感报国之志难以施展,便于1923年前往新加坡,与友人桂华山等共同创办南洋影业公司,任总经理。他将中国影片引进南洋各地发行放映,传播中华文化,激发广大华侨的爱国爱乡热情。
1928年,王宣化前往日本留学,在东京早稻田大学攻读经济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他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不满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回国,在上海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他自筹资金创办《现实周刊》,撰写文章,积极宣传抗日。他还在泉漳中学任教,领导学生运动,并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进步文化运动。
1934年,王宣化受党组织委派前往马来亚,继续开展抗日宣传工作。他在马来亚霹雳州怡保市接办华文报纸《中华晨报》,任总编辑,在报上开辟“马华文化工作者”专栏,撰写宣传抗日文章,唤起华侨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同时,他组织青年读书会,筹建树人图书馆,推荐鲁迅、郭沫若等进步作家的作品,引导青年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走上团结抗日的道路。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王宣化参与组织马来亚华侨各界抗敌后援会(简称“抗援”)。这是马来亚华侨社会最大、最活跃的抗战组织,拥有会员3万余人。王宣化是“抗援”主要领导人之一。他领导“抗援”冲破种种阻力,积极鼓励华侨抵制日货,募捐钱物支援祖国抗战。1938年8月,他因领导“抗援”举行纪念“八一三”抗战周年活动,与“抗援”其他领袖粘文华、苏棠影、辜俊英等被英国殖民当局以“颠覆活动”的罪名拘捕,驱逐出境,酿成了轰动星马的“四君子”事件。
回国后,王宣化先在泉州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后被党组织派往上海开展地下工作。他以金星影片公司职员、《神州日报》撰稿人、《南洋商报》通讯员和南侨公司副经理等身份为掩护,秘密开展工作,很好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王宣化先后担任福建省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华东局统战部侨务处长、中央华侨投资辅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为新中国侨务工作作出积极贡献。1980年,王宣化病逝。(骆 曦,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