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水利部直属机关党委
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水利部党组聚焦群众的身边事、操心事、烦心事,把重庆市巫溪县万乐村供水规范化建设与管理项目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农村水利水电司负责承办。全司党员干部齐上阵,创新机制,攻坚克难,取得突出成效,切实增进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
坚持问题导向,在精准务实上下功夫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指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在精准、要在具体、贵在有效。要落实好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水利部门的“实事清单”。
一是找准实事切口。巫溪县万乐村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共1100余人。近年来,当地通过建设10口蓄水池,引山泉水分4个社供水入户,但雨季浑浊、旱季供水保证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村民,很多村民依然通过购买桶装水满足饮用水需求。按照部领导提出的“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的办实事明确要求,农村水利水电司坚持问题导向,以万乐村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作为办实事的切口,深入“解剖麻雀”,着力让村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二是破解资金难题。面对资金短缺的难点,农村水利水电司指导巫溪县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等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用好农村供水维修养护中央补助资金,落实直接用在项目上的建设资金约200万元。联系水利部相关定点帮扶单位支持70万元,协调供水企业捐赠智能预付费水表和供水自动化监控平台。通过一系列举措,有力保障了万乐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需求。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实事要办好,工程质量一定要过关。农村水利水电司负责同志多次带队赴现场调研,先后5次组织全司青年干部职工12人次,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蹲点时间累计达50多天。紧盯水池满水试验、管道水压试验、防雷接地、自动化监控等关键环节施工质量控制,指导工程建设和管理,协调攻克水池和管网防漏、设备通信等技术难关。
坚持党建引领,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
根据部党组关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农村水利水电司坚持以有力的党建举措保障办实事顺利推进,以办实事的实效检验党建工作效果,避免“两张皮”。
一是科学比选,精心编制方案。司主要负责同志组织当地党员干部多次召开会议研讨方案和组织现场踏勘,既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又对问题多发易发点进行系统提升;既考虑当地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又便于今后长效运行,科学编制方案。将全村海拔位置最高水源地的洁净山泉水自流引入水厂,整治原有500立方米的蓄水池作为主水源。枯水期由新建泵站提升补水。根据原水水质,采取微动力超滤净化处理工艺,出厂水达到直饮标准。
二是强化管理,促进长效运行。指导成立万乐村供水工程水管站,制定专门管理制度,由水管站与用水户签订用水协议。组建以党员为主体的管水员队伍,专业培训26人。指导万乐村建立基本水价(每户每月5立方米以内交10元)和计量水价(超出部分2元/立方米)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落实电价优惠政策,执行农业生产电价(0.33元/千瓦时),降低供水成本,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三是支部共建,引导群众参与。农村水利水电司党支部和万乐村党支部签订三年共建协议,联合万乐村委会先后召开7次村民代表大会、10余次“院坝会”,联合开展“水厂开放日”活动,把群众请进水厂,征集村民意见。在管网和水厂施工中采用以工代赈方式,60多名村民和脱贫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选派年轻党员干部驻村调研,利用“青年悦读分享会”平台,组织蹲点同志交流心得体会,大家表示要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写在农村千家万户,实现了青年党员受教育、当地群众得实惠的共建目标。
坚持总结经验,在典型示范上下功夫
山区供水工程因水量水质保障程度不高、管理不到位,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万乐村供水项目的成功实施,对偏僻山区居住分散的农村居民,因地制宜采取规范化提升,为类似工程实施提供了典型范例。农村水利水电司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带动一批,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是根本。充分发挥巫溪县、古路镇和万乐村3级组织的主体作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协调电信部门建立基站,畅通水厂自控。协调气象部门落实水厂净化设备防雷措施,协调电力部门落实优惠电价。镇党委和政府协调解决用地,指导建立规章制度。万乐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全力支持水厂建设,协商定价,落实党员作为管水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尊重群众意愿是基础。农村水利水电司组织党员干部反复宣讲党的惠民政策,组织召开20余次村民会议,多次入户调研,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和意图。在方案设计、工程建设、水价制定、运行管理等方面,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组织“水厂开放日”等活动,让群众了解制水工艺和供水成本,现在所有村民对安全用水、节约用水和用水缴费都非常认同。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水源保护和工程管理管护,对主动报告发现相关问题线索的个人给予奖励。
三是强化技术指导是关键。万乐村户籍人口1100多人,常住人口仅500多人,当地技术和管理薄弱。通过组织专家深入论证,广泛征集民意,制定了切合实际、各方广泛认可的技术解决方案。协调解决净化消毒、管网打压、水厂通信等技术难题,编制了简单易学、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和图文并茂的培训教材。管水员懂技术、会管理、愿意管,村民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和幸福水。
四是先建管护机制是前提。为了实现工程长效运行,组织制定了“3有”管理机制:一是成立了万乐村供水工程水管站,由村党支部副书记兼任站长,明确专职供水员和4个社的党员协管员,保障工程有人管。二是建立了专门的《万乐村供水管理站管理制度》,保障工程有制度管。三是建立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保障工程有钱管,切实把实事办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
目前,万乐村实现了“一网同质”供水,村民纷纷表示“工程搞得好”,吃的水很“巴适”,日子过得很“安逸”,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强的信心,发自内心地感谢党、感谢水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