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团队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梅教授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理路》为主题,从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切入,结合学习研读内容,从“把人民当做目的,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把人民当做主体,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和“把人民当做尺度,一切惠及人民——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立场的最终指向”三个方面,阐释了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执政根基和发展理念,论述了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特征和品格。在新的征程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团队成员贾兵强副教授以《五四精神的历史演进与时代特质》为题,从历史和现实维度分享了五四精神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历史地看,虽然对五四精神的概括、表述有所变化,但是,五四精神的时代特质始终没有变化,即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独特标识,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禀赋,更是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的价值引领,成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弥足珍贵的财富。
团队成员彭慧敏副教授以《浅谈学习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为题,分享了作为共产党人学习党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人要自觉主动深刻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在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党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完备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奋斗历程,才能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通过深入透彻地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才能经受“四大考验”、抵御“四大风险”、消除“七个有之”;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尊重历史史实,用考证的精神学习和研读党史,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斗争精神,筑牢思想防线,用史实理直气壮地与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进行斗争并坚决取得胜利。
团队成员苏淼副教授以《红船精神---从初心把握人民中心》为题,以《南湖的船党的摇篮》歌曲引入,阐释了“红船精神”的深刻意涵。新时代,高校教师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汲取“红船精神”的智慧和力量,就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育新人、兴文化,培养有爱国情怀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
团队成员徐玉博士以《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从“文化”一词切入展开论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就需要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实践中,文化认同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核心要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必须“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这是因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据悉,这是继2021年5月13日、6月3日、6月17日举行三场学三卷读书报告会之后的又一次专题读书活动。与会人员普遍表示,此次报告会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紧扣时政热点、学术价值较高,这样的学习活动令人受益颇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