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王晓秋)山水相融的迁安市,具有独特的城市景观。但迁安市雨热同期、降雨集中,且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排水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长期以来,深受内涝积水困扰。经过多年的海绵城市建设,如今的迁安市城市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6.6%,排水系统可抵御20年一遇的降雨,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2015年,迁安市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迁安不仅解决了本市的“水”问题,还为我国县级城市海绵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迁安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所取得成绩(记者王晓秋摄)
创新引领,迁安走出海绵城市建设新道路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迁安市在运营维护、资金来源、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终于打造出海绵城市“五个一”规划建设体系,也总结出帮助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迁安聘请第三方提供全过程海绵城市PPP咨询,保证有海绵城市基础信息家底台账、专家领衔的技术服务队伍和熟悉本地情况的技术力量。打通顶端设计和落实建设的堵点,使海绵城市建设思路落地。与此同时,还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建立纵横双向双控的管理体系,负责现场工程管理,确保建设质量。
二是科学制定建设方案。迁安依靠自身力量建立起了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方案动态评估体系,结合工程技术、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各方面因素,综合评价后选定最佳方案,最终确定实施源头减排、内涝防治、水环境改善、供水保障与能力建设五大类共189项工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多维长效机制,坚持规划引领,依据用地性质、位置及相关情况首先确定海绵城市相关管控指标。
三是广泛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迁安市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金8.4亿元,将经营决策权赋予社会资本方,政府只占PPP项目公司20%的股份,切实增强了企业的积极性,推进了海绵城市建设向前发展。同时,加大力度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安全。
生态先行,助力海绵城市向前发展
滨湖东路东侧绿化带雨水综合利用工程是迁安市首个示范性海绵绿地建设工程,总面积达26.74公顷。作为公园绿地,此区域要消纳临近137.4公顷城市建成区产生的雨水径流,年径流控制率85%。外源雨水先接入绿地内蓄水池进行存蓄,在这个过程中,雨水径流得以缓冲,同时还能作为场地内绿化备用水源进行二次利用,大大节约利用了水资源。
公园健身步道是透水混凝土铺设的,下雨后能迅速恢复干爽。(记者王晓秋摄)
场地北段开始,过量的外源雨水就会由蓄水池流入雨水湿地,在湿地区域通过碎石植被床等生物滞留净化作用对外源径流进行初次净化,形成园区内的径流体系。下沉式绿地、LID传输体系、植草沟、碎石植被床可以将过载径流进行内部传输消化,过载的雨水得到有效处理,在存蓄净化之后被储存起来,以供未来使用,将雨水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同样践行海绵城市建设、体现生态先行的还有迁安市黄台山公园。黄台山公园是迁安市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其周边道路绿化带的海绵改造成效显著。
从黄台山公园向下眺望,迁安生态景色尽收眼底(记者王晓秋摄)
在经历海绵改造之前,公园铺装以花岗岩和广场砖为主,大部分不透水,排水也以排水沟为主。针对这一问题,为对黄台山公园进行海绵改造,迁安市立足于黄台山场地需求,通过设置在湖岸道路边缘的卵石渗沟及坡度较缓区域的植被缓冲带,削减入湖雨水径流污染。通过改造湖体溢流口,增加湖体的调蓄容积。黄台山公园目前已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95%,特色雨水花园可消纳雨水2352㎡,汇水面积约6.6㎡,在应对内涝积水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如今的迁安坚持沿河布局,跨河发展。整座城市放眼望去,满眼的绿色,真正将生态放在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滦河右岸新城、滦河生态城、滦河文化产业区为迁安未来发展提供了转型基础,迁安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为市民幸福、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