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基地研究员 顾洪英;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章小连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社会戮力同心、真抓实干,顽强奋斗、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但要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仍需抓住“五个关键”。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政治保证。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现在到了决战决胜、总攻冲刺的最后阶段,任务艰巨繁重,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实现全国一盘棋,实施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发挥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协同联动,以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决心力度,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持续保持攻坚态势,凝心聚力,精准发力,全力以赴,尽锐出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贯彻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开战。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继续牢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做好脱贫攻坚“必答题”,又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加试题”,既要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又要巩固脱贫成果,加快补齐贫困地区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等方面的短板,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脱贫攻坚自打响以来,成效显著,但从决定性成就到夺取决战决胜全面胜利,任务依然艰巨。受自身条件和各种因素制约,已脱贫人口中还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存在致贫风险。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较高。“三州三区”深度贫困区大部分位于交通不便的高海拔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薄弱。尽管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本就艰苦卓绝,加之一些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足,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影响,更是增大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难度。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继续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实施挂牌督战,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一鼓作气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消除绝对贫困。
四是激发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和重要力量。治贫先治愚,“扶志”强精神。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坚持“输血”“造血”并重,既重当前“能脱贫”,又重长远“不返贫”,着力从源头抓起,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加大贫困群众就业技能等培训,提升其发展生产、务工经商本领,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推动“输血”式扶贫逐步向“造血”式脱贫转变。加强扶贫政策、脱贫致富典型等的宣传,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摆正外部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树立自主自强意识,增强战胜贫困的决心和信心,立志靠自己奋斗改变命运,创造美好幸福新生活。
五是健全长效机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健全完善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政策体系,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的监测预警,及时采取帮扶措施,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坚持“四个不摘”,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员,既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又要制定逐步巩固提升的新举措,以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做好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等,让贫困人口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建立健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逐步实现从注重短期目标向长期目标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向软环境建设转变,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力量嵌入转变,从外在帮扶向内生动力激发转变,从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巩固脱贫成果,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